最近几天,由新疆棉事件引发的抵制国外品牌服装的事件在国内成了网络热点话题,各电商平台下架相关品牌的产品,各手机应用商店下架相关品牌的应用APP,大批艺人停止与相关品牌的合作,各导航地图屏蔽相关品牌的搜索关键词,甚至个别地方的实体店也有一些抵制的动作。确实,在事关国家尊严的事件上,中国人从来都不会软。

但是抵制过后,我们有没有冷清地去想一想我们为啥都喜欢去买国外品牌的服装?中国的本土服装品牌已经准备好去扛起市场的大旗了吗?

3月26日,人们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对H&M等国际品牌,最强的回应是超越》的评论文章,文章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服装企业在从为国外品牌做代工到创立自主品牌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服装的品质甚至设计上与国外品牌的差距也越来越小,我们的自主服装品牌完全有能力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文章也分析了我国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产生差距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很多服装品牌大多是改革开放后才创立的,还没有经过国际大牌那么长的时间沉淀,还没能在消费者心中产生较好的口碑;另一方面也在于品牌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很多品牌总是傍名牌,搞低价竞争,而不注重产品的质量提升及设计内涵,总是急于赚快钱,而不想去好好经营品牌影响力,这就导致国产品牌在国人的心中产生了老土、山寨、劣质的印象。

就在这两天,江苏省市场监督局关于冬季市场商品抽检的结果报告再度引起人们对国产服装质量的担忧,在对抽检的350批次羽绒服、围巾、棉服、羊绒衫等冬季产品的检测中,一共发现43批次不合格,其中不乏一些在国产品牌当中还算叫得上名的品牌,以次充好是不合格的主要质量原因。有标注含绒量90%的羽绒服,实际含绒量却只有3.3%、有标注羊毛含量96%的围巾,实际检测商品中一根羊毛都没有。在我们喊着抵制国外品牌,国货当自强的今天,看到这样的检测结果我感到莫大的讽刺。

导致这样的结果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品牌的经营者自身的质量意识相当淡薄,作为一个在业内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这种淡薄,一些代工企业从来没想过在技术上用心去保障质量的安全,反而在一些品牌负责质量管理的人员身上用心很多,出了质量问题不是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本身,而是首先想到要去解决那些掌握质量大权的质量管理人员,我们已经习惯了去研究潜规则,反而忘了怎么去研究产品。

我们曾经也有一些品牌在行业当中有过一段时间的高光时刻,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浮躁了,没有好好去经营主业,反而对炒房产、搞金融这些相当用心,确实这些业务要比服装经营来钱要快得多,导致现在我国有很多没有真正的服装主业的服装公司。确实资本是来逐利的而不是来做慈善的,但当我们一次次面临国外制裁这种尴尬的局面时,我们不能仅仅是靠老百姓的感情用事来抵制,难道真的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就在全民热血沸腾的说抵制国外品牌的时候,某电商平台被曝某运动鞋品牌的一款新发布款秒光,销量甚至比平时还有增长。很多人看到这个消息纷纷谴责国人太贱,可我认为我们大可不必用道德去绑架民众,如果中国本土品牌的经营者不用心去经营品牌的质量及设计,中国市场还是会同以往一样,国际品牌仍然会是主导;如果哪天中国本土品牌真的超越了,到那时你就是不喊抵制也没多少人去买。